第374包围之势

3个月前 作者: 关山路
    关兴张苞二人收到韩黎信后速往支援。


    昼夜不止两日。


    二人先为前锋先去支援,让赵统赵广二人为后军。


    “兄弟,前方幽深寂静,恐有伏兵。”二人见大路宽敞但却皆无鸟兽。


    小路虽看似阴险,却有鸟鸣。


    “小路近些,陛下兵马折损不止,又说军马被团团包围,我军若不快些,恐陛下受损。”关兴道。


    张苞连点头:“如此,那便从小路进兵?”


    “恐怕只能如此了。”关兴张苞带兵深入其中,全然没发现中了吴兵陷阱。


    诸葛恪部。


    诸葛恪怡然自得,摇着扇叶,吃着果子:“西蜀必中我计也。”


    “关张二人向来鲁莽,欲救蜀军,必走小路,倒是赵家二子难以对付。”诸葛恪自言自语。


    “赵子龙两个儿子各自继承了赵子龙的优点,幸亏赵子龙有俩儿子,要只有一个,那可不得再来一次长坂坡?”


    诸葛恪开起了玩笑话。


    众人皆跟着笑起来。


    “报,诸葛将军,西蜀前锋兵马已到山头处。”


    诸葛恪拍了拍大腿:“好啊!好!”


    “破阵杀敌,尽在今朝了。”诸葛恪亲自持剑:“虽然我敌不过关张二人,但论智谋,他们一把人也比不上我诸葛恪一人啊。”


    “全军听命,包围蜀军,不可让一兵一卒出了包围圈子。”


    诸葛恪胜券在握!


    文虎从前线赶回。


    “大将军!受大将军所召,不敢停歇,前来报告。”文虎拜。


    曹彰亲自扶起:“将军不必如此客气,击退司马师,乃将军奇功。”


    文虎不敢受:“乃司马师撤军,非末将之功。”


    二人入座。


    “将军且莫要谦虚了,此皆是将军功劳也。”曹彰倒酒。


    大将军府内寂静得让文虎不知所措。


    “非也非也。”文虎连忙接住酒:“不知大将军召我来何事?”


    一个十八岁都不到的少年,如今却要上阵杀敌,甚至还要学会阿谀奉承。


    “有一事,需将军才能胜任。”曹彰故作虚态:“无人能胜,唯有将军!唯将军尔。”


    文虎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:“大将军何不明说?”


    “奇袭汝南,如何?”


    文虎不知夏侯林之信,但他认为:“汝南乃战略要地,司马师如今撤军。”


    “必是因北境之事,若我军果能收得汝南,我兄攻下庐江,我军则比昔日袁术还要了得。”


    文虎先是损了一番袁术。


    “那袁术不过冢中枯骨,尚能以淮南等地称帝,且能北御刘备、吕布,还能让太祖帝那般棘手。”


    又夸了夸曹彰。


    “而今,钟会不如刘备、吕布,司马师亦不如太祖帝,更别说南边孙权了。”


    文虎下榻拜:“依末将之意!却该征伐汝南!请大将军发兵!”


    曹彰大喜:“文将军,愿为先锋否?”


    兄弟二人都不能落下。


    “愿为先锋!破敌致胜!”文虎拜。


    曹彰招呼:“来人!虎符拿来。”


    曹彰令:文虎领兵一万,奇袭汝南。


    陆逊部。


    “好!好啊!”陆逊大喜啊。


    “西蜀失策也!失策也!”看着战报左右兴奋。


    “都督,何事?”


    “如此兴奋。”丁奉问。


    陆逊大笑:“这西蜀主将乱套了。”


    “你看!”陆逊指着沙盘。


    “此地乃前锋兵马被围。”


    “今诸葛恪又围关张兵马,甘隗若是得知,必从港口绕后,如此,关张两路兵马必死。”


    “你再看!”陆逊指着乌木部:“此地,非山地,乃吴安亲自前去,还有凌统将军部,此战,必胜。”


    当然,这一点事情还不足矣让陆逊如此兴奋。


    “密探来报,那蒋琬费祎二人已到永安!”


    陆逊长舒一口气:“诸葛亮定在成都!”


    “若无诸葛亮,大事无忧也。”陆逊摆了摆手:“当然,仍需小心谨慎。”


    “陆胤、陆抗。”


    “末将在!”


    “率兵马两万,前去抢回丢去的营地,既诸葛亮不在,则可锐意进取了。”


    “是!”


    “丁奉、周处。”


    “末将在。”


    “领兵三万,支援凌统部,要让凌统部为主战场,厮杀西蜀兵力,看来不必到枝江决战了。”


    陆逊已经认为,决战在即了!


    可是……


    他依然在想。


    “也许……这是诸葛亮诈我?”


    看着汉兵马漏洞百出,陆逊实在想不到,有什么计策能够拯救。


    “若是诸葛亮诈我……我该如何是好?”陆逊深思。


    对于他来说,每一次用兵都是难以决断的。


    兵马是有限制的,人口也是有限制的,毕竟他没有虚空的经济、粮草去支撑兵马。


    “报都督!庐江急报!”


    又让陆逊头大了起来。


    乌木、赤刑、关索三部被吴军切割开来,且三部难以互相支援。


    其赤刑部最为恼火,被困于核心之中,难以脱险。


    乌木虽有铁骑护身,可无奈吴军人数众多,后部人马在凌统的激励下也迅速恢复状态准备作战。


    关索被吴兵盘坚顶住,无法驰援。


    唯王渝、韩黎带后军来援。


    汉兵从上至下冲杀而去。


    这是韩黎的意见。


    不论损失多少,必须先击垮吴兵。


    如此冲杀,乱阵之中,若是摔倒,必死,前部兵马,必死。


    这样以死换缓冲,也就韩黎能想出来了。


    二人站在山坡上,看着汉兵流血牺牲。


    王渝心中插着刀子。


    “韩黎啊……这般计策,是否太过火了?”王渝问。


    韩黎懂:“若要取胜,只能如此,若三位将军被杀,我军气势该何?”


    “陛下,这昭昭青史,不正是这些个将军打下来的么?”


    王渝没有反驳。


    无论的历史的局限性,还是他现在的认知。


    “若,希望将士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。”王渝叹。


    韩黎不再言语,看着兵马奋起冲杀,这位心狠的谋士,又何尝不想结束这场战争?


    关张二人急匆匆便入了小路,羊肠小路,乃伏兵之善所也。


    二将虽有防备,可奈何……太过心急。


    “放箭!”


    “不好!”关兴反应过来:“速速撤军!此地有吴军埋伏!”


    张苞立马掉头兵马:“撤军!保留实力!”


    二将再也不像以前那般鲁莽了。


    可撤军……背后可有包围而来的甘隗部。
关闭
最近阅读